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顾 2012-2021
2021年,美国生理学家David Julius和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神经学家Ardem Patapoutian由于发现了温度和触觉的受体(离子通道),因此获得了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0年,美国病毒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因“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而斩获当年的“生医奖”。诺奖官网指出,血源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会导致世界各地的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三位科学家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是目前对抗病毒性疾病的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
2019年,William G. Kaelin、Peter J. Ratcliffe以及Gregg L. Semenza因“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8年,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因“通过抑制负免疫调节治疗癌症”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对一种可调节免疫系统的蛋白进行研究,发现释放免疫细胞能攻击肿瘤,并将这一概念发展成癌症患者的新疗法。
2017年,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由于“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研究为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更多的基因和蛋白质铺平了道路,最终建立了所谓的转录翻译反馈环(TTFL)模型,用于产生周期约24小时的自主振荡器。
2016年,Yoshinori Ohsumi因“发现了自噬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发现为更好地理解细胞处理营养不良和感染的能力,某些遗传性和神经性疾病的原因以及癌症奠定了基础。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WilliamC.Campbell &SatoshiŌmura、屠呦呦,前二者因“发现了因线虫导致的寄生虫感染的新型疗法”而获奖,后者则因“发现了一种针对疟疾的新型疗法”。
当时屠呦呦当时所在机构采购了Aurora的离子通道阅读器,助力疟疾的研究。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 Moser,获奖理由为“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2013年,James E. Rothman,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Südhof因“发现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在模型生物中进行的研究获得了与人类生物学的关键相关性,阐明了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
2012年,John B.Gurdon和Shinya Yamanaka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万能细胞)’”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应技术已经为疾病建模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心血管再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https://www.nobelprize.org/